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集权政治下,有“朋党”而无“政党”?

先知书店 曹教授 2024-03-04

“党”这个字,在我们的话语体系里,早已是“政党”的代名词;然而,中国的政治传统里,却是有“朋党”而无政党

哪怕是民国以来,政党成了政治舞台的主角;但是,权力斗争的背后,本质上往往还是“朋党”之争——两者虽然都是以权力分配为目的,但“政党”的运作是基于现代政治文明逻辑的妥协智慧,而朋党却是专制体制下基于派系、关系、利益、小圈子的权力倾轧。

中国历史两千年的治乱兴衰,朋党之争无孔不入:

· 中国最顶尖的天才,几乎都会被拖入朋党的漩涡。仅北宋后期,就有无数天才的命运随党争而起伏,除了王安石、司马光等党争双方,更有无数人如苏轼一般一生深为党争所累……被党争所吞噬的,除了个人的才华和际遇,还有他们试图改变社会的政治理想。

· 中国重要制度的废立,往往因防范朋党而设。在独裁统治者看来,所有人都应该围绕自己一心一意,不应该有自己的小山头、小圈子。因此,“结党”一直是大忌。朱元璋废除丞相,清朝官场上的回避制度、宦官不许干政,都是为了禁绝朋党。然而,明清党争非但从未断绝,且越演越烈,东林党争更是贯穿整个晚明,直至亡国。

为什么统治者无论如何调整变革、如何打击,都不能避免“朋党”? 朋党是中国深陷历史周期律、无法摆脱治乱循环的“祸根”吗?朋党之于我们,是否彻底成为了历史?

为解答这些问题,朱子彦《中国朋党史》对朋党现象的洞察,刷新了一般人的认知:

· 朋党之争,是权力之争、利益之争、意气之争,没有什么固定阵线、道德原则可言。用道德评判党争是非,毫无意义——因为,再美好的政治理想,再高的道德站位,也会不可控制地沦为扣帽子、打棍子,成为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 “朋党”是集权之下,人性的自然选择。只要权力的运作处于不透明的状态,所有人就会不可避免地走上朋党的道路:皇权强力时,朝臣不得不结党自保,维护利益;皇权衰弱时,皇帝本身也要结党,是为帝党。其他后党、太子党、诸王党、阉党……莫不如此。

中国官僚政治史,就是一部朋党史。贯穿于整个中国史的“朋党现象”,可谓是理解自身制度、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核心线索。

为此,曹教授联合先知书店诚挚推荐朱子彦《中国朋党史》,理由有三:

1. 集朋党研究之大成:以往论及党争的作品,受限于学科内部分野,多是围绕单一朝代和事件,不只不能直窥中国古代社会朋党现象的全貌,也很难在理论创新上有重大突破。本书开创性地以朋党发展演变为经,以人物、事件、活动、思想为纬,在叙说中注重人与制度的互动依存关系及其交互影响。既有学术性,又有极高的可读性。

2. 视角颠覆: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专题史,更为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颠覆性的视角。以“朋党”为线索,不但可以重新审视两千年的政治演化;许多制度史、文化史、甚至古典文学中的谜团也能随之豁然开朗。同时,也为探究中国政治生态中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的根源,提供了新颖的角度。

3. 经典+独家:历史学者卜宪群:“作为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著作,本书澄汰旧说,迭有新见,为当下较为沉寂的中国古代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先知书店深知此书价值,从出版社争取到独家授权,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END-


最近微信公众号改版了
为了您更容易看到推送的文章
也更好地为您提供服务
请您将此号设置成星标




君王好大喜功,后果有多严重?

经典电影《一九八四》,跟原著一样震撼,但各有千秋

费孝通:“农民和农村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

没有谁的评价比邓的自我定位更精准,他的侄子更是个奇人

晚清败局:大清国究竟为什么会败给“小日本”?

423读书日:数字时代,为什么要读纸质书

张维迎:林毅夫的八点错误

陈丹青: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

灵魂三问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为何集权政治下,有“朋党”而无“政党”?

先知书店 曹教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