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索:顺德简史

话说佛山
2024-08-31


从现有的文献看,大明朝之前,并没有顺德这个地名,该区域当时是广东南海、新会两县的地盘。

不过,3000年前,人类已经在此活动;唐宋时期,逐渐有人定居了。南宋末年,民众随同朝廷逃难,人口快速增长。

一.顺德的唐宋时代

先从顺德的一个古村落说起。

这个古村落叫逢简,地处顺德杏坛镇,是有名的水乡,这里古村依河成街,轻舟往来,四面环水,堪称岭南水乡一绝,有“广东周庄之称”。


逢简水乡

逢简自西汉起就有人在此生息,后来发展成一方集市,到唐朝已成为村落。据说宋元以来,这里是这中原移民的避战居住地,他们诗书传家,尊儒重育,读书的非常风气浓厚。

现在顺德的很多地方,在古代还是一片汪洋。

发源于云贵高原的西江和赣南山区的北江在珠三角交汇入海,随着三角洲平原形成并逐渐扩大,沧海变桑田,唐宋时期,顺德的地域逐渐成型。

大唐开元盛世后期,中原地区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堕落。他疏于朝政,纵情享乐,宠爱杨贵妃,不再有励精图治的劲头。

这下可把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乐坏了,作为宰相,表面上他对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却利用职权,专横独断,阻塞贤能人才的上升之道。

后来,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继任宰相,更是排斥异己,贪污受贿,使政治日益败坏。

三镇的节度使安禄山是一个奸诈无比的野心家,由于其深谙人情世故,扮萌卖宠,深得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获得了越来越大的权势,羽翼渐丰,他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认为有机可乘,便于公元755年起兵,很快就攻占了洛阳,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

唐代的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三个月,战乱范围波及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和安徽等大片区域,极大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经济,从而开启了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的浪潮。 

唐朝灭亡后,迎来了宋朝。

顺德北滘镇的碧江村就在宋朝建立,大规模建村始于南宋初年,以造纸和腌笋闻名,古称“迫岗”,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

北滘碧江金楼

大宋朝重文抑武,虽然很富裕,却没有保护财富的能力,在北方的游牧民族看来,大宋是一只待宰的肥羔羊。

公元1127年,靖康之耻,女真族攻占北宋都城汴京,导致北宋灭亡,并掳走徽、钦二帝以及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3000余人,东京城被洗劫一空。

之后的南宋更是孱弱不堪,先后遭到金和蒙古骑兵的轮番攻击,直至南宋小皇帝被追到崖山跳海而亡。

宋代中后期,北方及江南的士民饱受战乱之苦,于是择地而迁。此时相对稳定的广东,对他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顺德杏坛镇古朗村就是开村于宋末元初,古朗村素有“西江水先到古朗”的说法,村内水道纵横,古桥座座,鼎盛时期有万余人口。 

杏坛镇古朗村

大量的族谱、文集、地方志是今天宝贵的史料,记录了许多顺德人的先祖在宋朝末年,南迁到顺德扎根生活的历史。

唐宋时期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历代被贬岭南的官员,如韩愈、刘禹锡、苏轼、秦观等,对顺德文化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顺德伦教还诞生了广东宋代唯一的状元,爱国英雄张镇孙。

唐朝的时候,顺德地面上有个姓区的书生,叫区册,久闻韩愈大名,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后,区册从南海郡划船来到阳山,慕名拜见,向韩愈请教学问,他们在美好的林木下乘凉,坐在水边的岩石上,投鱼竿钓鱼,非常高兴,两人成了好朋友。

随着顺德人口的增长,顺德在唐代有了集市,人们进一步研究美食,种桑养蚕,酿造米酒,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起来,形成了独特、有品的生活习惯。

二.顺德之名诞生于明朝

顺德的名字跟明末的一位贫雇农有关,他叫黄萧养。

黄萧养原名黄懋松,广州府南海县冲鹤堡潘村人(今广东省顺德),明朝正统年间广东农民起义领袖。

黄萧养自幼家境十分贫寒,他的父亲因灾荒无力缴租子,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将他抵给大地主当小工。

有位游僧到村上行医,发现这孩子骨骼奇异,料日后必是做大事的材料,就将其赎出收为徒弟。

这位游僧姓萧,法号大悟,行走江湖,见多识广。因萧大悟对黄懋松有再造之恩,为答谢他,黄懋松自此改名为黄萧养。

青年时代黄萧养继承了师傅的医术,常年在家乡及沿江一带的沙田地区为普通百姓治疗疾病,结交甚广。

性格决定命运,黄萧养不是逆来顺受的人,他性格刚烈,宁折不屈,有一次,他与当地的土豪发生冲突,因杀人而入狱。

不过他运气很不错,入狱不久,就获大赦重获自由。

出狱后的黄萧养名气大了许多,有盐商看他智勇双全,胆气过人,就聘用他做了押运商船的保镖。

黄萧养雕像

这保镖的职业本就是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工作,好景不长,黄萧养又因事再次入狱。

“二进宫”的黄萧养明白,像他这种“屡教不改”的重案犯,这次肯定是要重判,能不能活着出来将很难说。

可黄萧养不打算向命运低头,在狱中孤独终老,在他的精心策划下,170余人的越狱大案震惊全国。

当时的狱禁根本不严,黄萧养抓住这个漏洞,设法让人把斧头藏入烧鹅内,悄悄地带入了狱中。

到了晚上,囚徒们砍开枷锁,越狱逃跑,由于人多势众,狱卒们根本拦不住。黄萧养率众首先洗劫了军器局,夺取兵器后冲出城门。

根据原来的计划,他们又夺取一批船只,聚集到了南海县的潘村。

至此,这些在逃犯已经没有了退路,于是黄萧养正式宣布起义,举旗反明。

此时的大明朝江河日下,皇帝明英宗是个昏聩无能之君,曾被瓦刺人抓过俘虏,在他统治的后期,兵役日趋繁重,民生艰难困苦,地方官吏贪污腐败,横征暴敛。

官迫民反,黄萧养领导的起义军就像干柴中的火种,一呼百应,很快成了大气候。

正统十四年,黄萧养率众十余万,船千余艘,围攻广州,称顺天王,声势浩大。

黄萧养果敢刚强,是位喜欢冲锋陷阵的首领,后来,在一次战斗中中箭受伤,不幸身亡。

由于群龙无首,起义随后失败。

欢乐海岸的“顺天明德”牌坊

明王朝为了强化统治,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将南海的东涌、马宁、鼎安、西淋四都和新会的白藤一堡划出,设置顺德县,取“顺天之德”之意,(又有“顺天威德”、“顺天明德”之说。)并以其中的太艮堡为县治,并改名大良。

自此,顺德诞生了。

三.明清两朝的顺德人文大观

明清两朝的广东顺德县,一直以文人多, 人才精而闻名。当时的顺德人口并不多,但通过科举取仕的却大有人在。

先看一组统计数据。

顺德明朝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建县。

建县后,先后产生:

文进士267 人, 武进士111人。

文举人20 12人, 武举人39 4 人。

文状元2人, 文探花1人;

武状元1人, 武探花1人。

状元占广东的近三分之一。

解元数目占广东五分之二。

由于朝廷分配的录取名额有限,再加上区域倾斜,在顺德县参加科举县试,竞争相当激烈,就如同足球赛进入了“死亡小组”。

明朝末年,顺德当地出了一位天才,自幼天资聪颖,书读的很成样子,长大后参加乡试,竟然夺得了全广东乡试第一名,这一年他才21岁。

当时的学术权威——督学许尚志十分赞赏他的文章,预言他必能大魁天下。(有眼光)

按理说进京参加会试,获取功名是顺理成章的事。

咱们的主人公踏上了进京赶考的旅程。

还没到北京,他突然听到哥哥病重的消息。

他叹道:“恶得急功名而缓吾兄哉!”

遂放弃会试机会,回乡为其兄寻医问药,尽心调治。

这一耽误就是十年。

这十年,这位书生可就遭罪了。

中国古代最尴尬的一个阶层是什么?

没能取得功名的书生算是其一。

读书不成,干活不行,生活窘迫,常常被奚落一个“美名”——书呆子。中举前的范进、落魄的孔乙己就是典型的代表。

咱们的主人公也有一位胡屠户式的岳父,他这位老丈人嫌贫爱富,本想这位女婿能够鱼跳龙门,谋个一官半职,他也好沾点光,没想到一等数年没个影,渐渐的就失去了耐心,开始吹胡子瞪眼起来,对他这位女婿,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时间就像一头野驴,一晃十年过去了,穷书生31岁这一年,终于决定再次赴京赶考。

清晖园

进京赶考前,他硬着头皮去岳父家借盘缠。

恰巧岳父在家中宴请宾客,看到这个“不争气”的女婿登门,十分嫌弃。

这位衣衫褴褛的读书人,此时受到了万分羞辱,老丈人连客厅的门都不让他进,只拿了两只鸭蛋,打发他快点走人。

岳父家的几个善良的仆人看不下去了,倾囊相助,帮这位穷姑爷凑齐了赴京的路费。

这位书生就是后来有清正美名的明末宰相,顺德杏坛人黄士俊,清晖园的第一任主人。

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状元黄士俊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黄士俊再度赴京,参加会试,金榜题名。

殿试时(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黄士俊以卓越的才华,被神宗擢为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他是顺德立县后的第一位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一度还入阁担任宰辅。

光绪九年(1883年)十二月,中法战争爆发,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节节败退。

危机时刻,顺德人梁耀枢大力保荐冯子材等将领到中越边境抗击法国军队,最终清军在广西镇南关大败法国侵略者,取得重大胜利。

梁耀枢

梁耀枢,字冠祺,号斗南,广东顺德县杏坛光华村人。同治十年参加辛未科会试,高中状元,是广东最后一位科举状元。

他为官清正勤谨,力主清除科场积弊,端正士习文风,享有“金玉状元”的美誉。


梁耀枢 书法作品

在顺德的科举历史上,还有两位硬茬子,可谓是“高考”狠人。

狠人一.“我命由我不由天”,将科考进行到底的黄章。

2004年12月20日,中央电视台播映历史专题片《清宫密档•金榜题名》,介绍了清代顺德人黄章。

黄章,祖籍顺德,打小就醉心科举,立志要搏个功名。决心虽大,奈何实力不允许,他从20岁起就参加考试,到60岁时还是一无所获,一把岁数了连个秀才也没考上。

虽然考场失意,可是老先生并不迂腐,结婚生子过日子,正经事一样没落下。

客观的讲,明清时期的顺德县人才济济,读书人实力强劲,科举竞争异常激烈。对资质平平的黄章而言,在顺德县考个秀才并非易事。既然大路不通,就走小路。

后来,黄章把学籍弄到考生较少的新宁县,来了个降维打击,一下就考取了廪生。

廪生是秀才中的优等生。(官府会按时发给银子,补助其生活。)

顺德县的普通生,换了个赛区就成了高分生。老头乐得胡子都翘了起来。

黄章再接再厉,83岁时考取了贡生。

康熙二十年,99岁的黄章打算考举人。

他的曾孙提着写着“百岁观场”的灯笼,引导他进入考场,参加了广东的乡试,引起轰动。不过,这次乡试他落榜了。

黄章并不沮丧,老头该吃吃,该喝喝,饭量惊人。

他说:我今年才99岁,未到科场得意的时候。等我102岁时再来考,才是我中举的日子呢!”

瞧瞧,黄章绝对是大清朝的“网红”考生。

为表彰黄章锲而不舍的精神,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召见了他,并赠予钱和布匹作为奖励。乾隆时期,他的事迹被记入台山、顺德县志及《广东通志》,并录入《四库全书》。

还有一说,黄章老先生在14岁时就已经将户籍迁到新宁(今台山),明清时期对考生的考籍管理是很严格的。

狠人二.“我视功名如浮云”的杏坛名士梁九图。

梁九图,顺德杏麦坛村人。


梁九图 作品

他的祖父梁国雄早年经商,是岭南巨富,父亲梁玉成是广东的大慈善家。

梁九图是父亲最小的儿子,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十岁就能作诗,小小年纪就去广州府参加乡试,获得第一名,人称梁解元。对于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广东文化圈寄予厚望,期盼他进京参加会试,广东再出一位文状元。

据资料记载,梁九图参加完乡试,等到了快放榜时,出于好奇,竟爬到贡院外头的墙头上偷看考试结果。当看到自己高中解元时,大喜过望,不小心从墙头摔了下来,幸运的是,并没有受到大的伤害。

或许这一跌,让梁九图重新审视了人生。他不想把自己的一生最终挥霍在大清尔虞我诈的官场之上,自此,竟然放弃了科举考试的道路。

梁解元放弃科举取仕在当时绝对是大新闻。我们很难想象,年轻的梁九图是怎样说服自己,说服家人,说服那么多期许的目光。

说不考,就不考,别人眼中的金光大道,在倔强的梁九图眼里竟然一文不值。

正可谓:天才的心思你别猜。

梁九图过起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静下心来搞学问,读书作诗、绘画写字、纵情山水、热心公益慈善、扶持后学英才,过得十分充实。

梁九图的作品很多,也很有价值,他的著作有《诗话丛录》、《紫藤馆文钞杂录》、《汾江随笔》、《草庐唱和诗》、《石园闲谈》、《笠亭诗拾》、《韵桥杂志》、《纪风七绝》、《摘句图》等等,在国内广泛流传, 文人墨客对他非常仰慕,争着抄录他的文章。

梁九图的书画,在当时也是抢手货。即使得到他一小幅作品,人们都像获得璧玉一样,视为宝贝。他画的《墨兰》、《墨兰立轴》等多幅作品被各大博物馆珍藏。

梁九图的诗为诗词界所赞誉。部分诗文被刻入清朝的《正雅集》。

一句“万事称心曾有几,一生好梦亦无多。”道尽人间冷暖。

梁九图培育成才的人很多,晚清名臣戴鸿慈和李文田早年间得到过他的悉心教导。

1854年。广东天地会大起义。起义失败后,清兵大肆捕杀与天地会相关的人员,梁九图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积极保全乡民,救了不少的无辜性命。

梁九图虽然远离官场,但他同样有家国情怀,这表现在他对子孙的教育上。

梁九图的儿子梁僧宝,在同治朝以耿直敢言著称,因为厌恶官场习气而辞官还乡。

梁九图的孙子梁尔煦,不仅才分好,还心系国家民族命运,鼎力支持光绪帝变法维新。他是光绪十九年的乡试解元,与康有为结交甚厚。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尔煦逃亡海外。1906年前往北京,密谋刺杀慈禧太后,次年,事情败露被捕牺牲。

四.顺德人:对待封建黑暗统治敢说不的群体

“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这是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中的名言,今天说说顺德的“陈近南”——天地会头目陈吉。

明朝景泰三年,顺德立县。在经历了黄萧养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后,当时大明朝的统治阶级惊魂稍定,于是划出一个顺德县。

当时顺德的县城设在大良,大明朝妄想以后这个地区的百姓永作顺民、良民,不再造封建统治阶级的反。

顺德县志山水形胜图

无奈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最终是不能调和的,顺德这片土地是反封建反压迫的英雄土地,到了清朝末年,这种斗争更加白热化。

天地会,是清代有名的民间秘密组织。他们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并以反清复明,替天行道,劫富济贫作为口号,反映了当时百姓的民族观念和反阶级压迫的要求。

陈吉,是顺德杏坛逢简人, 太平天国时期,他是当地天地会的首领。

清咸丰四年夏,陈吉率领起义军,一举攻占了顺德县城。

当时的战况相当激烈,起义军击毙了清兵的把总、千总等军官及清兵近百人。

起义军占领顺德县城后,严明军纪,严禁劫掠,确保了当地治安。

同时,起义军开官仓放粮,释放囚犯,烧了衙门,并要求豪绅捐银助军,对待往日的仇敌,天地会做的并不太过分。

当时,起义军还俘获了顺德知县马映阶,经天地会审查,这个县令还算是“洁已爱民”的“好官”,于是便宽大处理,释放了他。

次年三月,陈吉率部退出顺德。撤退前,他们通知城中的士绅雇佣民团,维持社会治安。

与天地会的做法不一样,清兵重返顺德后,立即搜捕与天地会相关的人员,进行残酷的报复,全县被杀的民众约一万三千多人。

还有一个“宋江”版的陈吉的说法。

1854年7月29日,天地会头目陈吉等人率众在龙眼乡举义,并被公推为首领,于8月1日攻进顺德城内,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起义军就顺利控制了顺德县城。

顺德还有一位著名的革命党人,尤列。

1895年前后,顺德人尤列以经商为名,在老家杏坛镇北水村设立秘密据点,进行革命串联活动。

杏坛镇北水村

有一天,尤列与孙中山等人正在杏坛据点开会,由于消息走漏,革命党被清兵包围。

危急时刻,尤列与孙中山向村民借了一些衣物蒙着头,游水过河,逃脱了追捕。

至于为什么蒙着头,原因很简单,孙中山此前剪掉了辫子,容易被认出。

顺德中山公园

尤列(1866—1936),字令季,广州府顺德县人,著名革命家,与孙中山等四位革命党人被满清政府称为“四大寇”。

五.顺德的古城墙

在经历了黄萧养起义军的沉重打击后,明王朝听从当地士绅的建议,将起义的策源地——南海的东涌、马宁、鼎安、西淋四都和新会的白藤一堡划出,设置顺德县,县城在大良。

此时的顺德满目疮痍、民生凋敝、百废待兴。

顺德第一任县令叫周亶,他是浙江人,长期在基层当干部,原是南海县丞,熟悉岭南的风土民情,是位口碑不错的地方官。

周亶到任后,准备在顺德开始颇具规模的基建工程。首先要在大良把城池、县衙搞起来,县城要有县城的样子。

建城没问题,有钱谁不会搞呢,问题是没钱!战后的顺德硝烟刚刚散尽,这块土地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力、物力、财力极度匮乏,是全国当时最穷的县。

周亶迎难而上,显示了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他带头捐款,感召士绅大户捐款捐物,鼓励没钱的百姓以工代赈,很快,顺德城有了雏形。

当然,这时顺德大良的城池、衙门相当简陋,由于没钱买砖石,顺德的城墙是以木栅栏围成的。

凤山书院 后边凤岭之上的城墙

周亶非常的廉洁,他为顺德的建设捐献了自己的工资,等他离任时,穷得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

在周亶主政时期,政通人和,顺德百姓得到了喘息,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民生日益恢复起来,顺德迅速发展为岭南的明珠。

明天顺八年,1464年,县丞徐勤开始在顺德修筑土城。

明成化元年,1465年,县令钱溥更进一步,在顺德开建砖石城。

县志绘图城墙所在位置

由此,顺德城墙的品质大幅提升。

根据《顺德县志》的记载,明朝天顺八年(1464年),当时的伦教堡出现华南虎伤人事件,此后,陆陆续续在旧寨一带的“小湾堡”、龙江、大良古鉴村均出现老虎伤人的事情发生。

当时的地方官积极筑城可能也跟防范虎患有关。(微山秋水)

  相关链接


俯瞰顺德立交

顺德奎福古寺

桑园围,顺德网友有嘢讲

乘坐广州地铁7号线游顺德,这座奢华园林颜值很高,但似乎知名度不够

顺德农民1989年靠一张照片获利5000元,25年后又索要280万

顺德这座寺庙仅山门就称得上建筑艺术的精华,更是一处旅游胜地

桑园围,顺德网友有嘢讲

惊艳!在顺德遇见一片金黄春色

瞬间看佛山+顺德百花春满园

打卡顺德勒北渡口网红老木棉

顺德莘村的祠堂

顺德也有中山公园,还不止一座,虽然不大,却表达了一份敬意

春风影荫洒金黄

闹市中,尚有一片金黄

顺德这片金黄色花海烂漫绽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话说佛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