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馆城共融”频频出圈,上海文博场馆如何焕活文化产业动能?



作者:杨金龙 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研究经理;夏骥 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内容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源:《上海综合经济》


文博场馆是一座培养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的“学校”,发展文博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而对于城市而言,文博场馆是其最具魅力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其灵魂所在,“馆”与“城”可谓共生共融。本文分析总结了上海文博场馆的特征及其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并就文博场馆如何推动上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一起来看!

全文5411字,阅读约14分钟

《上海市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指出,以推动高质量文化发展、引领高品质文化生活、优化高水平文化供给、实现高效能文化治理为目标导向,以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为主攻方向,更好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彰显都市文化精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目标,加快建设成为更加开放包容、更富创新活力、更显人文关怀、更具时代魅力、更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


围绕这一重大目标,上海应当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彰显文化独特魅力,弘扬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其中,文博场馆作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已经形成了相对显著的规模优势、藏品优势、人才优势、学术优势。特别是上海正在创新实施“大博物馆计划”“大美术馆计划”“社会大美育计划”,以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同时,文博场馆在主题展演、对外交流、产业融合、品牌营造、创意孵化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承担“三YUAN及第”的重要角色。一是文化的宝藏之元,作为文化、历史的集聚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要素支撑。二是产业的创新之源,结合文博场馆的研究能力与开放特点,探索新业态、研发新产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载体支撑。三是产品的展示之园,依托文博场馆作为文化对外展示窗口的天然属性,展示场馆品牌形象及文化创意产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因此,我们聚焦上海市的博物馆与美术馆,在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文博场馆的场所属性,总结其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同时借鉴国内外文博场馆及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经验,对上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上海文博场馆的基本特征:“多、广、久、全、大”

一是数量多。根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的《上海市博物馆名单(2021年度)》以及《2021年上海市美术馆名录》,全市共有博物馆158座、美术馆96座,共计254座。按照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97917人拥有一座文博场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他全球城市相比,上海的文博场馆总量仍然领先,但是人均拥有量排名略低于总量水平,见图1和图2。


图1: 全球主要城市文博场馆数量(座),数据来源:华略智库搜集整理

图2:全球主要城市文博场馆人均拥有情况(万人/座),数据来源:华略智库搜集整理


二是分布广。上海254座文博场馆分布在全市16个区,但是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以及徐汇、黄浦、长宁、虹口等中心城区,呈现出“中心集聚,全域覆盖”的分布特征。其中浦东新区的场馆数量最多,金山最少;黄浦平均每20688人就拥有一座文博场馆、排名最前,金山平均每205700人才拥有一座文博场馆、排名最后,见图3-图5。


图3:上海市文博场馆分布情况

图4:上海各区文博场馆数量(座)

图5:上海各区文博场馆人均占有情况(万人/座)


三是历史久。上海的文博场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比如,位于静安区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是我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868年法国天主教神父韩伯禄(Pierre Heude)创建的徐家汇博物院,距今已经154年。又比如,位于杨浦区的上海长海医院影像楼,其前身是1935年建成的旧上海市立博物馆,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拨款筹建的博物馆,由我国著名建筑师董大酉及其助理王华彬设计,作为“大上海计划”中重要的建设项目,被国际誉为“远东殆无其匹”。


四是类型全。随着上海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特别是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海派文化的发展,上海文博场馆的风格与类型愈发多元,展示的内容除了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外,精妙绝伦的现代科技、别具一格的大众艺术,甚至是充满时代气息的日常收藏,也都成为展品出现在观众视野。比如,位于浦东新区的80年代博物馆,汇集了诸多具有时代烙印与记忆的怀旧物件,重现当年的市井生活,已然成为网红打卡地。


五是影响大。随着海内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上海的文博场馆成为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特别是通过云技术及实景增强技术,开展场馆直播、线上讲解、线上讲座等,进一步扩大了文博场馆的国际影响力。比如,由上海博物馆主办的中国文化走向“一带一路”青少年文博教育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活动,分别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尼泊尔、斯里兰卡、柬埔寨等国家成功举办,同时还通过YouTube和Facebook等线上渠道,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海文博场馆场所属性:“是馆,又不仅仅是馆”
文博场馆既是一个提供文化展示和艺术展览的空间载体,同时也是一定区域内公共活动的节点和区域形象的代表,并且与场馆周边的产业展示、消费体验、休闲游憩以及社区生活等功能产生有机融合。因此,文博场馆不仅仅是一座文化建筑,也代表着区域的空间属性和画像,即“是馆,又不仅仅是馆”。我们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探讨文博场馆,场馆所在区域的属性画像也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利用上海市poi数据,首先分析全市的产业关联、消费需求、生活配套、周边环境四个维度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选取以单一场馆为中心、400米为半径的区域进行叠加分析,呈现文博场馆的周边环境特征,进而对文博场馆的场所属性进行分类,见表1。


表1 全市各维度环境特征

在上述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全市254座文博场馆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全能型。该类型场馆共计61个,主要分布在黄浦、静安、徐汇和长宁等中心城区,在消费需求、周边环境、生活配套和产业关联四个方面的资源评价都处于较高水平,功能最为多元,见图6。比如,位于黄浦的上海博物馆,地处人民广场商圈,周边商务楼宇林立、消费场所多样、生活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参观者。


第二种是体验型。该类型场馆共计33个,主要分布在黄浦江滨江区域、松江区以及靠近商业中心或具有一定开发基础和风景资源的地区,在消费需求及周边环境方面评价结果较高,见图7。比如,位于徐汇滨江的西岸美术馆,地处上海西岸这一最具公共活力的世界级滨水开放空间,拥有依江而立的展厅、临水东眺的酒吧、法式浪漫的餐厅、儿童教育的乐园、灵活的多功能剧场、一流的艺术书店,已经形成一个多元开放的文化平台。


第三种是产业型。该类型场馆共计87个,主要分布在各区靠近商务区及文创产业园的区域,在产业资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见图8。比如,位于浦东张江的上海动漫博物馆,地处张江文化产业地带的核心区域,紧邻上海版权交易中心、炫动卡通卫视、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等机构,是张江动漫谷的地标建筑,更是我国第一家集展示、交流、科普教育、实践互动、产业促进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专业动漫展馆。


第四种是社区型。该类型场馆共计73个,主要分布在基层社区甚至农村地区,在生活配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见图9。比如,位于青浦练塘的可·美术馆是上海首家乡村美术馆,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更多地去和当地社区进行互动与对话,打造含沙画、陶瓷艺术、网球、足球、蔬果采摘、图书、茶室、咖啡吧等多功能艺术和文化聚落。

  

文博场馆助力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上海文博场馆在场馆数量、场馆类型以及分布范围等基础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与优势,并且头部场馆已经呈现出一定的特色及全球影响力,但是,在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文博场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全能型优势场馆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区,包括五个新城在内的其他区域,缺乏明显的可以彰显地区文化属性与城市画像的地标性文化场馆,对于文化创意要素的吸引集聚能力较弱。

二是文化品牌叙事能力有待提升,不单单是文化展示的能力,而是依托文化载体,通过传播路径,讲述文化故事,培养文化品牌的能力。

三是与文博场馆相结合的产业类型同质化较为明显,从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转化的能力不足,缺乏出圈的、网红的、契合Z世代的潮流产品。

四是对于场所属性的挖掘与利用有待提升,尤其是特色不够鲜明的场馆,在结合场所属性特征,为文化活动及文化产业提供应用场景方面,不够活跃。



下一步,上海要依托自身文博场馆的优势与特点,借鉴海内外优秀文博场馆发展经验,结合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产业能级,不断彰显城市软实力。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聚焦重点,打造体现城市画像属性的文化场馆。比如,位于西班牙北部毕尔巴鄂的古根汉姆博物馆,由于独特的造型和结构,很快就成为了当地的城市地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落成6年就将2.3亿美元的启动资金悉数收回,并为该地区提供了4.5万个就业机会,成为以文化带动城市经济的典型,也使毕尔巴鄂由一个以工业为主、缺乏生机的传统海边小城,发展成每年吸引120万游客的魅力城市。

上海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依托五个新城建设,结合“嘉定教化城”“青浦江南风”“松江上海根”“奉贤贤者地”“南汇海湖韵”等独具特色的城市意像,重点选取一批具有资源禀赋的场馆进行升级改造,并根据实际需求谋划建设专题展馆,打造一批以艺术、演艺、文创、旅游、休闲为重点,具有城市画像属性的文化地标,进一步突显区域文化特征,并形成市区联动、形态多元、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力中心。


二是挖掘基因,培育具备全球叙事能力的文化品牌。比如,故宫博物馆为了更加全面地展示馆内藏品、讲好背后的故事,研发了《胤禛美人图》App,利用数字技术传播故宫文化,此后又陆续推出雍正、朱由检、李清照等历史人物以及“故宫猫”等IP形象,颠覆了故宫固有“高冷清艳”的形象,受到一大批年轻受众的热捧;此外,还推出了原创话剧《海棠依旧》及原创儿童剧《甪端》,赋予文化更加鲜活与契合时代的魅力,提升了文创产品的内涵和品质,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持续的活力。

上海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依托本土文化资源禀赋,增强文化全球叙事能力,同时挖掘不同区域独特的文化基因,强化各区文化品牌建设。特别是要结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朱家角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同步加快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创新数字文创产品,通过多种路径向全世界讲好江南文化故事,打造成为世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是融合发展,强化彰显核心竞争优势的文化产业。比如,三星堆博物馆与金典、吉利汽车、vivo等20多个品牌进行合作,并与剑南春联名推出“青铜纪”白酒礼盒,还推出祈福盲盒、考古盲盒、摇滚乐队盲盒等,其中“川蜀小堆”主题盲盒融入了蜀文化中的变脸、茶文化、蜀绣等代表元素;此外,还推出了《三星堆·荣耀觉醒》《金色面具·英雄》《三星堆传奇·勾云之星》等影视作品,以三星堆形象为角色的AR游戏《一起来捉妖》也即将上线,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也真正让文物“火”了起来。

再比如,以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的隋代乐舞俑为创作灵感的《唐宫夜宴》,入选2021十大年度国家IP,并与杜康联合推出文创联名款浓香白酒“杜康·唐宫夜宴”。另外,由故宫博物院与人民网、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域上和美文化共同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文博、舞蹈、音乐、文学和非遗传承中探寻和提炼符合当代视角的审美精髓,并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舞台。

上海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依托自身多元的产业优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虚拟现实场景体验、在线经济等创新模式的应用,推动电竞游戏、直播经济、网络文学、在线旅游、数字文博等数字文化业态发展,激发出更多的文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复合多元、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文化产业体系。

特别是要结合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更多文化产品“引进来,走出去”,打造全球文化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重要枢纽。


四是走进社区,营造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文化课堂。比如,反映上海市民生活的电影《爱情神话》中,老白为了举办个人画展,四处寻找合适的办展场所。这些源于生活、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内容,更容易与广大市民产生共鸣,提升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上海可以依托社区文博场馆,立足于宣扬本土文化、乡土文化,为生活中像老白这样的“非著名民间艺术家”提供展示与传播的途径,让普通市民成为文化主角,从而激发城市公共空间文化活力,进一步提升现有场馆使用效能。

特别是要丰富夜间经济的文化内涵,鼓励博物馆、美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夜间文化服务;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更新与提升计划”,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机关、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的文化设施;同时支持对公共空间实施文化“微更新”改造,利用社区园区、商圈街区和绿地公园广场等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休闲运动元素,打造一批公共文化新空间。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2.0:“新集合”加快塑造“新极核”【原创】上海城市更新的案例分析及经验启示【原创】数字出海:中国企业如何避免踏入跨境数据流动的雷区?【原创】下半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仍将笑傲全球【原创】从0到100:精解苏州“四链融合”的“园区经验”【热文】史无前例!上海这家区政府,跑去做“天使投资人”了?
【热文】超重磅!刘鹤发声:发展集成电路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热文】明星书记蓝绍敏北上履新正部,“大笔杆子”引共鸣
【热文】关于“省长之问”的几点思考
【热文】什么是“未来产业科技园”?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华略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