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旧物征集计划丨粮票、肉票、布票…一条微信带你穿越到老顺德的生活回忆

绿色陈村 2018-09-07


当我们饿了的时候,

打开手机应用,就能叫外卖;

要换季了,就打开某宝,

各种流行款式的衣服应有尽有;

连地球另一端的进口商品都很方便地在超市就能买到。

如今的生活,物质丰富,

或许你不会知道,这一切来得并不容易。



在电影《超时空同居》里面,

佟女神和“前夫哥”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大戏。

但如果让你真的回到几十年前,

在那个一年可能只能吃两次肉的年代里,

有时候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连一件衣服、一辆自行车,都要攒票来换……



“怎么可能?!”

当你心里这么想的时候,

我们的父母辈却真实地经历了那个特殊的时代。


小编听过老妈说过,

当年就是因为老爸给她攒的几张肉票而心动,

最后成为了我老爸的媳妇。


(网络图片)


在上世纪50年代,商品供应极为匮乏,

1953年,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

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

在这个计划经济时期,

国家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

这些凭证通称为“票证”。


(图片来源 东方IC)


五花八门的票证,

可以说是当时生活里各方面的“护照”。

这些票证本身不含价值,不许买卖流通


在街头上,随处可见人们排队领粮买肉,

这是那个时代的特色“风景”。


(网络图片)


“无粮票没饭吃、无布票没衣穿”

一张张小小的票证,串联起人生的轨迹,

在那个年代,

从出生、上学、工作、结婚直至退休死亡,

都与票证密不可分,

以前形容别人过世会说“收他粮簿”

就是说这个人死了,不用再领粮了。


(网络图片)


这些票证是时代的见证,

也是我们父母辈人生的一部分。

这段时光或许逐渐褪色,

但却是我们无法遗忘的记忆。


✕✕

❐口述历史丨我们的父母辈年轻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与肉票、粮票、布票等票证密不可分,其中一些故事,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一起来听一下,那些年,和票证有关的事↓↓↓

✕✕

肉 票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猪肉也是固定的份额,

大家往往都是逢年过节才舍得去买肉,

那一点点的肉腥味,

是这个年代最大的幸福。


❐岁月故事丨半夜排队等待天光才开卖的猪肉

(▼上下滚动,阅读音频故事)

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一个人一年大概只能领1斤猪肉。于是,大家都舍不得花,攒到逢年过节,才会提早去排队买猪肉,而这个时候,恰好是最多人排队的时候。

记得那是我十几岁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大人给的肉票,在凌晨两三点就去市场排队,去到发现已经很多人在等着了。大家都蹲在地上,等着天光时杀了猪,才有猪肉买,往往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

如果排得后的话,轮到自己时已经没多少肉剩了,也没得选,递上捏得皱巴巴的肉票,拿了肉便走。有一次买到一块也不知道是什么部位的肉,心里有点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家了。

尽管如此,但当饭桌上出现肉味时,还是很开心的,每一口饭每一口汤都特别美味,要知道,这可是逢年过节才能尝到的油星味儿。





粮 票



改革开放之后,商品粮渐渐多起来

有的工人攒起粮票拿回家,

但有时上天就是要和我们开个玩笑,

不小心丢了几十斤粮票的心情,

真的很崩溃。

❐岁月故事丨那天,我丢了60斤的粮票

(▼上下滚动,阅读音频故事)

记得小时候,家里总是不够米吃,每天妈妈做饭,都会抓起一把米留起来,想着到月末才吃,但是往往到了月尾,一家人还是不够吃,那几天,几乎都是吃粥的。

到我读师范的时候,是学校管饭的。记得每逢周末回家,就要跟生活委员说不在学校吃饭,到了月末,就会统计有几顿不在学校吃的,然后给我补回粮票。

后来,商品粮渐渐多起来,在城里工作的姐姐把她的粮票存起来留给家里。有一次,她一次给了我60斤的粮票,这对于小时候经常吃不饱的我来说,真的是一笔巨款。但上天偏偏开玩笑,那天我骑着自行车走,不小心把包给丢了,回头找已经找不到,把姐姐辛苦存下来的粮票给丢了,心里真的很难受。

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会想,几十斤的粮吃到什么时候才吃完,但是那个年代,几乎不见油星,每顿要吃很多饭才能饱。你们或者无法想象,这段日子有多艰难有多辛苦,也无法想象,丢了那60斤的粮票的我,有多难过。


布 票



除了吃的,穿的用的也是计划供应的,

所以我们的爸爸妈妈从小就几乎没有新衣服,

结婚的嫁衣,很可能是他们的第一套新衣。

(▼上下滚动,阅读音频故事)

现在的年轻人如果要结婚,婚纱、裙褂、晚礼服……很多漂亮的款式,妈妈就曾经对我感慨过,觉得我们年轻人很幸福,那时和她聊天才知道,原来妈妈那个年代,结婚时穿的衣服,可能是她们的第一套新衫,而且,都要攒很久的布票,才够做这些嫁衣。

1982年,妈妈27岁,准备结婚了。她说,在那个年代,每个人每年的布票能领一丈三尺六的布,所以人们往往都不舍得拿来做衣服,穿的,都是补了又补的旧衣服,而妈妈从小就几乎没有穿过新衣服。

一丈三尺六的布,对于新娘来说,只够制作一件多一点的衣服。于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姑娘们会一张一张地攒起布票,期待出嫁时做一身新衣服。跟亲家谈彩礼时,也会让对方多给点布票。

妈妈说,那时候我爸爸东借西凑,给了两三丈的布票比妈妈,而我的外婆又凑了一些布票给她。那时,妈妈拿着这些布票,买了布,给自己做了4套新衣服—— 一套裙褂、一套睡衣、两套西装,这些,便是妈妈的嫁衣了。

那套裙褂,妈妈至今还保存着,她说,每次看到这身衣服,回忆就扑面而来。那是她的第一套新衣服,是一张又一张看似平淡无奇的,但却是非常重要布票换来的。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都不舍得买新衣服,明明身上穿的这些衣服已经很久了洗得有点发白了,还不舍得丢掉。那是因为,他们曾经经历过一个物资如此缺乏的年代,这也让我重新去审视自己的生活,提醒自己,要珍惜现在的幸福。




除了以上比较常见的票证,

还有很多或许你怎么都想象不到的,

跟着小编来看看

这些年纪比你我都大的票证!



票证背后丨那些年的生活记忆
饮食方面的票证

饮食方面除了粮票、食用油票外,还细分为猪、牛、羊肉票证,鸡、鸭、鱼肉票证,鸡、鸭蛋票证,各种糖类票证,各种豆制品票证及蔬菜票证等。


现在,陈村潭洲村还有一个地方,保存着“潭村粮站”的标识。过去,我们的爸爸妈妈就曾经在这里排队购置粮食。


穿和用的票证

服饰方面除了布票外,还有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等。

日用品方面有手帕票、肥皂票、煤油票等。

还有商品购买证、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及一些临时票、机动票等,涉及方方面面,大多数商品都必须凭票证购买。一些当时的贵重物品,如电器、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还需要用外汇券来购买。

其他票证

此外,还有各种特殊的票证,总之生活的各方面,都离不开票证,包括以下这些看起来有点“奇葩”的票证。

价值五担的粪票(在那时候,粪便是农作物极其重要的肥料)


一千斤的尿票(作为肥料使用)


连月经带也要凭票获取……




0.02市斤的猪肉,这么少,够吃吗?

对着这些票证,我们或许会感到新奇、好笑,

但都是那个时代活生生的事实。



随着我国工业和农业迅速发展,

到了上世纪90年代,

中国最后一种票证——粮票被取消,

伴随中国人近40年历程的各种票证正式谢幕。



这4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可能只是弹指一挥间,

但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却是非常惊人的。

票证的历史变迁的背后,

是一部华夏子孙与饥饿、贫穷的抗争史,

亦折射出新中国历史及群众生活的沧桑巨变。


(网络图片)



如今,一张张票证逐渐褪色,

回想那段不可复制的时光,

我们感慨当年的不容易,

更感恩时代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幸福。




你手上也有这样的票证吗?

一起来分享你的故事吧!


旧物&故事征集


票证是时代的特有产物,见证着历史发展。陈村正在筹建五个特色文化博物馆,其中之一便是票证博物馆,现诚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各类老票证及故事,以解读老票证的内涵,发掘记录老票证背后的故事,记录那段虽然逐渐褪色却永远难忘的岁月。


征集内容


1. 计划经济时代,反映顺德城市变迁和市民生活印迹的,我们用过的粮票、油票、布票、棉票、糖票、煤票、饭票、洗澡票、自行车票、电视机票、购货券、优惠券、购物发票等各种票证。


2. 与票证有关的老照片、影像资料、年历、海报、其他出版刊物等。(提供照片或照片时尽可能附简明文字,说明拍摄时间、内容、记载事件、地点、人物姓名、照片背景、照片来源、所有者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


3. 与票证相关的故事,可通过来电、邮件等方式参与征集。



联系方式

电话:0757-23830020 联系人:黄小姐

邮箱:601103945@qq.com

地址:顺德区陈村镇政府四楼

 相 关 报 道 

☞ @所有人!解锁时光隧道的钥匙就在你手上,未来这些博物馆等你开启

☞ 旧物征集计划丨顺德这个地方要建电话博物馆!在这里,打call才是正经事

☞ 旧物征集计划丨20年前,他们的“地位”堪比Wi-Fi


我们期待您的关注和支持!

一起参与陈村特色文化博物馆的筹建吧!






绿色陈村

共建共享花乡·智城

微信:sdccg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