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体育饭圈乱象背后,真正可怕的是这群人……

关不羽 关胖本胖
2024-08-07

最近“体育赛事饭圈化”闹得沸沸扬扬。体育总局表态“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对体育领域的侵蚀”、“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全国体育系统必须高度警惕、快速行动”。态度坚决,心态炸裂,赛场上运动员拼搏,平台上饭圈打架,的确闹心。不过,体育领域的互联网治理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还需理性分析、冷静应对。

反对畸形“饭圈文化”,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奥运健儿的优异表现,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可。为中国运动健将加油助威、喝彩叫好,是舆论的主流。一些热点事件、热点人物引发了争议,也是正常现象。这是“自古以来”的体育文化,并不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现象。

大家关心体育赛事,才会评头论足。冷冷清清、三缄其口的“清凉氛围”之下,赛事办得没劲,运动员比得没劲,伤敌八百自损一切。因此,赛事相关的正常争议,不能和畸形“饭圈化”混为一谈。比如,“三里屯大屏提前露出”事件后的引发的舆论浪潮,就属于正常的批评。不能责怪网友们“揪着不放”。既然搞错了,就要“立正挨批”,这是和社会舆论良性互动的正确姿势。

中国体育事业的群众基础深厚,应该充分自信。重视体育,早已是中国社会的共识。乒乓球、游泳等老牌优势项目,是大众体育的基石,随着经济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网球等“新贵”项目也在中国迅速崛起。

中国大众对体育事业的高度认可和热爱,不是区区畸形“饭圈文化”能撼动的。其实,本届奥运会畸形“饭圈文化”搞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主流舆论都极度反感。

别看畸形“饭圈”闹得欢,出了圈就是“过街老鼠,一片喊打”。这说明我们舆论生态的“自然免疫机制”是有效的,不会被畸形“饭圈文化”轻易击溃。毕竟大部分网友是抱着“球赛就酒,越喝越有”的轻松心态观赛的,谁愿意被群魔乱舞扰了兴致?畸形“饭圈文化”不可能成为大众体育文化的主流。他们的噪音再大,也只是噪音而已,不可能轻易鸠占鹊巢,败坏中国体育事业的底蕴。

因此,面对畸形“饭圈文化”的入侵,体育界人士要高度警惕,坚决抵制是必要的。但也不能纠枉过正、用力过猛。和很多领域的互联网治理一样,对畸形饭圈文化入侵体育,需要精准施策,而不是大炮打苍蝇,挫伤广大网友对体育赛事的热爱,扰了观赛的兴致。

精准施策,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节点,切断黑色利益链条。畸形饭圈文化的“爆点”是情绪,通过煽动、放大、传播负面情绪,吸引眼球、收割流量。“情绪”只是表象、只是工具,真正的驱动力还是利益。正如“侠客岛”指出的,抵制畸形的饭圈文化入侵“更要抵制利益驱动下的贩卖隐私产业链”。

实际上,畸形饭圈文化的黑产业利益,早就是公开的秘密。各路“粉头”异常活跃的背后,是操盘流量变现、利益输送的机构化运作。这些黑产“节点”卖力地制造舆情风暴,挑动对立,可不是为了满足情绪需求的逞一时之快,而是收割流量、“收费服务”、贩卖“周边”的长期经营。

比如,“私生饭”跟踪尾随运动员,严重干扰运动员生活、训练的行为,可不是出于“个人热爱”,而是收集“周边”在圈内出售。再如,故意拉踩甚至不惜以造谣中伤的方式制造热点话题,也不是对“偶像”的热爱,而是为了所谓组织“应援”的“收费服务”。

总之,畸形的饭圈文化看似是高度情绪化、非理性的网络舆论现象,其实是高度理性、长期运营的线下生意。在各大平台上兴风作浪,只是畸形饭圈文化的冰山一角。社交媒体平台只是这条黑色产业链的“货架”,真正的利益运作、组织体系是线下机构。

抵制畸形饭圈文化,仅仅停留在互联网舆论空间,是治标不治本。互联网舆论场太大了,高度去中心化的生态体系是扎不紧篱笆的。只要饭圈“黑产”的利益链不被切断,利益驱动不消除,畸形饭圈的组织经营者总能处心积虑地在鸡蛋壳上找到缝。这是互联网治理的难点所在。对畸形的饭圈文化人人喊打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娱乐圈到主播行业,现在又入侵体育领域,始终得不到有效治理。说明仅仅是对线上舆论的高度警惕,没有线下打击黑色产业链的雷霆手段配合,是无法遏制这股网络泥石流的。

其实,打击地下黑色产业链对体育事业的干扰,在体育竞技史上早有先例。最著名的莫过于臭名昭著的英国足球流氓。这些足球暴徒不仅是英国足球的祸害,更是“走出国门”全球作妖。这些暴徒到处滋事,让英国人丢尽了脸,闹到了举国共讨的地步。英国政府屡屡重拳出击,抓的抓、判的判,依然屡禁不止。社会学、政治学研究这一极端群体的论文洋洋洒洒,都不得要领。

直到世纪之交,足球流氓背后的黑产业逐步曝光,随着黄牛倒票、勒索俱乐部、操纵赌球等等黑产被一一清除,这颗足坛毒瘤很快就消除了。失去了长期的利益驱动,就没有足球流氓这一群体性事件,只有球迷情绪失控造成的零星事件。

这一前互联网时代的案例,对我们今天抵制畸形饭圈文化入侵体育乃至根除这一互联网舆论毒瘤,仍有有借鉴意义。任何时代,人性趋利的“底层代码”都不会改变。治理畸形饭圈文化,还需从线下的根子解决,而不是流于线上舆论的表面。

1%的黑产经营者为了谋取黑色利益,制造出了99%“脑残粉”,这就是畸形饭圈的真相。线上线下合力打击这1%的黑色经营者,才是互联网舆论治理的关键。

因此,对畸形饭圈文化的入侵,仅仅在线上抵制是不够的。这不是“云端”的战斗,而是线下实体的非法经营行为。对这种问题的治理,应该参照治理网暴的成功经验,线上找病灶,线下做手术,精准切割黑产节点。这需要畸形饭圈文化的受害者、互联网平台机构、行政和司法机构的默契配合、合理分工,形成合力。

我们应该鼓励那些深受“脑残粉”、“私生饭”之害的运动员勇敢地站出来,该起诉就起诉。尤其是那些明星运动员,他们有足够的商业资源、行政资源,有能力采取主动的反制措施。广大热爱体育事业的网友,是他们坚实的舆论后盾。平台作为商业机构,不适合作为争议的裁判。但是,平台应该支持运动员们合理合法的抗争,积极配合调查取证。行政和司法机构应该通过立法立规,明确流量机构的行为边界,限制流量黑产的膨胀。

总而言之,对畸形饭圈文化入侵体育,要高度重视,但也不必用力过猛。避免“大炮打苍蝇”的误伤一大片,而找准要黑色产业链的节点,精准施策,实施外科手术式的精确切割。天下苦畸形饭圈文化久矣,是该斩断这条黑色利益链了。


关胖再出发,敬请新老朋友们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关胖本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