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级中国史硕士!升学清华,知名历史学C刊发文~


基本信息


张颖,历史学院中国史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史。毕业去向: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读博。


获奖情况

(一)部队荣誉

1.   优秀义务兵                                       

2.   个人嘉奖(2次)

3.   联保部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军史论文征集“优秀论文奖”


(二)在校荣誉

1.   教育部“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巡讲团宣讲员    

2.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三好学生”

3.   北师大服务保障“庆祝建党百年”专项任务先进个人                                         

4.   北师大服务保障北京2022冬奥会先进个人     

5.   校一等奖学金(3次)、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奖项14余次

6.   “白寿彝”史学论著奖二等奖

科研成果

李金操、张颖:《第十届抗战青年研讨会议综述》,《抗日战争研究》,2023年第2期。

竞赛获奖

1.   教育部“这十年,青年讲”全国高校宣讲联赛一等奖                                          

2.   北京市教委第六届“爱我国防”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

3.   北京市教工委“中国故事听我说”活动“金名片”奖 

采访环节


Q

师姐好!感谢师姐参加我们的访谈。请问师姐是如何做出携笔从戎的决定的?这段经历又给师姐带来了哪些收获呢?

A

师妹好。我是1998年出生于江西九江大洪水中的孩子,受到家庭氛围熏陶,从小我就梦想着穿上军装的迷彩青春。大三下征得父母同意,自己在北京做完激光近视手术后,通过兵检,半年后就收到入伍通知书,想想真的很幸运。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服役的地方是江苏南京和无锡,在那里参与演习、海训、防汛,增长了很多见识。也发挥历史学科特长,主动报名参与部队史料整理,见证单位军史馆的建成,并且在营区内利用训练间隙撰写渡江战役背景的军史论文,获评副战区级优秀论文,两年部队的经历给了我直面困难的勇气和践行社会责任的担当。

退伍返校后,我铭记退伍不褪色的诺言,积极参与校园征兵宣传与国防教育。从征兵宣讲团宣讲员到团长,连续三年组织参与宣讲工作,担任本科生军训团教官、国旗护卫队教官、民兵排班长、退伍大学生士兵协会副会长,鼓励更多学子携笔从戎。


Q

师姐是如何平衡繁重的社会实践工作与学业的?

A

我本人是个乐天派,主动选择并乐在其中。首先社会实践是出于热爱,比如冬奥会志愿者、建党百年演出,尤其是冬奥会前期测试赛到后期冬奥宣讲,筹备和涟漪效应期持续了一整年,参与其中与有荣焉。其次,我是中国现当代史专业的学生,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实在是有太多相通之处,二者相辅相成。例如党史宣讲、国防教育调研,我的硕士论文就是在江西省社科院实习期间找到选题的。当然,也可能因为我服过兵役,相对于部队的训练和工作,学校里的节奏真的容易平衡多了。


Q

如果有读博打算,师姐认为硕士阶段应该如何规划呢?

A

建议是尽早规划,可以在研一阶段认真上专业课并完成课后作业,研二阶段尝试用小论文向论坛投稿,在修改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文笔,研三阶段有针对性的备考,同时完成学位论文

当然,“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师弟师妹可以也应该有自己的节奏。记得因为是跨专业申博,需要同时备考马恩原典,尤其是哲学和经济学的内容几乎使我在考前不抱任何希望,只有一颗“做好当下”的心,最后以全院综合考核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时(共录取48人),才深深感受到学院鼓励广泛阅读、学科交叉和严格要求史学素养是多么关键,它已经烙刻在本科以来的每一阶段的学习中。


Q

多年师大求学生涯即将画上终点,师姐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师大读书的感悟?

A

在这所美丽且袖珍的校园里度过九年时光,我越来越体会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涵义。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衣着朴素的老师步行或者骑车,九年里他们除了鬓发渐白,始终如一。也正是得益于老师们的帮助,我在专业学习、从军入伍、退伍适应校园、学生工作、申博等方面都比较顺利,即使遇到挫折,也都峰回路转。老师们鼓励我勤于读书和练笔,相信沉淀的力量。我也想把这些感悟分享给师弟师妹。


Q

对师弟师妹们的祝福/期望&对学校、学院的祝福?

A

希望师弟师妹们都可以珍惜在学院的时光,勇敢地同世界切磋,“尔我翩翩俱少年,飞扬意气生云烟”。

希望历史学院继续春晖四方,桃李满园,学院是我们共同的家。


来源:北师历史研究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世界史动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