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谭语

其他

荒诞,碰到了荒诞他妈

外交战线“最高级别间谍”曝光现实的荒诞,总是超出人的想象。从网上看到这条新闻,我竟一下子破防。两位彼此陌生的大妈,网上对骂16年。他们从国内骂到大洋彼岸,从互喷、人肉,发展到线下跟踪、造谣、诽谤。直到其中一位拿起尖刀和锤子,在加拿大法院捅了对方几十刀,这场“战争”才终告结束。由于对战的双方分别为河南与上海人,所以有网友戏称之为“河南与上海之战”。01这场骂战,起源于遥远的2005年。这一年的某个黄昏,上海大妈沈琴琴打开电脑,准备上网浏览一些相关帖子,为全家移民加拿大做准备。说是有意,也是无意。时年37岁的沈女士,又在某论坛看到了河南女士卢静的帖子。卢女士在深圳做生意赚了点钱,也准备全家移民加国。卢的帖子是这样写的:“你们这些穷鬼,就别出国了,出去也是给老外刷盘子,丢中国人的脸。”“还得是我们这种有实力的,出国那才是享受,懂不?”这些帖子让沈女士深受刺激。那天也不知吃了什么,沈突然决定路见不平,伸张正义——这位整天花式炫富、嘲讽别人的卢女士,已经让她不爽久矣。正巧那天卢女士又晒了一个小包包:“给大家看看新买的包,得好几万呢,这背出去,老外看了都得竖大拇指!”沈女士放大图片,感觉这包像是A货,便讥讽道:“我还以为多有钱了,原来背后的是假包嘛,让老外认出来了那才叫丢脸的嘞。”沈女士这振臂一呼,瞬间引来一群苦卢已久的网友,他们纷纷跟风:发帖这么牛,原来都是假的!被群嘲的卢女士,咬碎银牙一声不吭。沈女士以为对方吃了教训,哪知道几天之后,沈女士的学历生平,都被公布到了网上,甚至连自己二婚,对方都知道得一清二楚。骂战至此升级。双方开始拿出中国人骂人的十八般武艺向对方狂喷,并且很快就发展到人身攻击,管理员出来都劝不住。一开始大家伙还把沈女士当成正义之师,但随着二人洋洋洒洒几百个回合下来,渐渐感到氛围越来越诡异。这场骂战轰动一时,直到2005年9月,两位大妈相继出国,骂战才暂告一段落。02这件事终究在两个女人心里种下了根。出国后的沈女士,为了尽快熟悉加国生活,很快就上了当地的论坛。虽在第一回合先声夺人,但是自己隐私被对手扒了个精光,沈女士终觉心中扎着根刺。没想到冤家路窄,她在加国的华人论坛上,敏感地发现有个经常发帖的账号,口气作派很像卢女士;更巧的事,沈还发现,卢女士居然跟她都同在温哥华。曾经被人肉的痛恨历历在目,沈女士决定发起复仇之火,于是首开战端:“哟,还以为是谁呢?这不是之前的骗子吗,怎么跑加拿大来骗人了?”“哎,当初包包都是假的被我戳穿,这回又要丢人咯。”“用你之前的话回敬你,骗子穷酸鬼出国是买不起房的。”沈女士的这三板斧,把论坛里的人都惊着了:这两姐们,到底得有多大的仇怨。这回卢女士没有正面回应,总回避说自己在忙事业,懒得跟沈掰扯。如此沈就更坚定了卢是“穷酸骗子”的看法,天天在网上追着骂。2007年10月,久不上线的卢女士憋了个大招,直接把一张小洋房的照片甩在了论坛上,言外之意已非常明确。沈女士震惊了。但她很快意识到,包包可以是假的,房子怎么就不会假?于是沈女士留言:房子是假的。卢女士仍然没理她,2009年,卢直接登出一条广告,说要出租自家的地下室。长期被无视的沈女士,这回决定亲自去打假。她让一位朋友假扮租客,真去了卢女士的家,靠,这房子居然是真的,并且还比自家的又大又豪华。想起当年被人肉的场景,沈女士嫉妒加上恨,一不做二不休,把卢女士家的地址公布在了论坛上。至此,这场互喷打破次元壁,终于从网上烧进现实,并且把两家人都拖进了战争。03接下来的叙述,我要把两位“女士”,也直接升级为“大妈”。沈大妈公布完卢大妈的地址后,正要寻找新的污点,卢大妈的反击来了。作为人肉手段的老手,卢大妈先是公布了沈大妈的住址,嘲讽对方房子又小又破。与此同时,还把沈大妈的儿子拉进战争:“沈琴琴这么穷,家里面积又小,儿子都只能在家里上生理卫生课了。”“在家里上生理卫生课”,典型的骂人不带脏字,侮辱性极强,伤害性极大。接着卢大妈又贴出沈大妈的照片,嘲笑她脸方克夫。卢大妈这功力,真可谓是刀刀见血。沈大妈那个气血攻心,但她竟然顶住了,并从对方的战术发现了新思路:从对方的儿子下手。于是从2010年开始,沈大妈开始跟踪卢大妈的儿子放学。遗憾的是,沈大妈始终没有找到卢大妈儿子的污点,于是就在网上造谣说,卢的儿子是个不学无术的流氓混混。谁知道这回她再次被打脸,这年四月,卢大妈宣布儿子考上了哈佛大学!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沈大妈恨得两眼冒火。痛定思痛之后,走火入魔的沈大妈,直接把电话打到了卢大妈儿子的高中。随后在网上公布说:卢大妈儿子上哈佛,是假的!卢大妈这边更是继续进阶。首先,她先以沈大妈母子为主角,写了很多不堪入目的帖子;其次,扬言沈的儿子有癫痫病,这辈子都别想上大学和娶妻生子;最后,卢大妈居然弄到给沈大妈老公发邮件,试图破坏两人婚姻关系。两个大妈的战争,直接影响到两家人的生活。因为担心儿子安全,沈大妈不得已让儿子回到中国。卢大妈乘胜追击,继续嘲笑沈的儿子是因为被加拿大学校开除,才被迫回中国的......04总之两位大妈刀光剑影,你来我往,乐此不彼。沈称卢为骗子,荡妇和婊子,卢则骂沈为“上海最有名的贱女人”。二人互相辱骂,原帖不堪入目。网上有网友将俩人多年的“开撕”名场面总结如下。沈大妈发布的内容包括:卢大妈发布的内容包括:如此无休无止的骂战,从2005年一直持续到2020年。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认为自己受到了无尽的伤害,于是经过起诉反诉,双方都把对方告上了法庭。加拿大的法官也没见过这个啊!太令人费解了!于是法官最终在长达50页的裁决中,认为卢和沈实际上都有问题,也都是受害者和施暴者。2020年4月1日,BC省最高法院作出判决,沈大妈赔偿卢大妈9000加元,卢大妈赔偿给沈大妈8500加元。加国的法官也是没经验。500元的差距,再次引爆并激化了矛盾。漫长骂战中,自觉处于下风的沈大妈,终于拿着鱼刀和锤子走进了法院。052021年5月25日,温哥华最高院,独自坐在法庭的卢大妈,正等待着法庭的进一步调解。突然之间,她感受到头部受到重重打击,就像“地震”一样。回头就一看,沈大妈正一脸狰狞地站在身后,手里拿着尖刀正扎向她。沈大妈把鱼刀和锤子,藏在拉杆箱中混进法院,制造了这起轰动加国华人圈的血案。事后验伤,卢大妈头盖骨多处断裂,左手腕、上胸、左锁骨等部位,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创口。本地媒体报道这起“华人自相残杀大戏”的时候,从业多年的记者表示:“32号法庭房间到处都是血,警察围上了封条!这起骇人听闻的事件,我在20多年的报导生涯中前所未见!”今年7月的听证会上,沈大妈的律师提出了“精神失常”观点,认为沈不应负刑事责任。可不是精神病吗?并且还不止一方是精神病!正常人谁干得出对骂16年不休的创举?一名法警表示,案发现场沈大妈不断大喊,“我不需要急救,你们救不了我,我病得很重!”你看,连沈大妈自己都知道自己病得很重。最终,控方提出要对沈大妈判处16-18年监禁。这个刑期,比被告辩护律师认为合适的6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06据了解,下次听证会定在今年的11月29日,这桩奇案离结案还需要一段时间。最后总结几点:1、中国大妈的战斗力,那真是刚刚的;2、一场骂战能够持续16年,首先需要双方必须势均力敌,并且都得有不死不休的精神。3、两位大妈现年都是53岁,虽然一方已经进去,但战火仍然在双方的骨头里燃烧不息。4、八杆子打不着的两个陌生人,骂战一开就是16年,这得是怎样的一种缘分?5、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做荒诞,这两位大妈,算是给你上了结结实实的一课。往期文章外交战线“最高级别间谍”曝光西门庆都自愧不如的官员吴谢宇弑母的终极秘密
2023年8月14日
其他

谢天琴的日记,藏着吴谢宇弑母的终极秘密

2015年7月的一个黄昏,北大学子吴谢宇,从身后举起哑铃,砸向了亲妈的头面。其情其景,已经足够骇人。其后,他又诡异地用活性炭、除味剂把尸体包裹了75层,并安装摄像探头随时监控。接着这崽子又以母亲之名骗取亲友144万元,肆意纵欲挥霍。半年之后,他设计把亲戚引导至藏尸现场,从而让尸体曝光......
2023年8月13日
被微信屏蔽
社会

多起村干部被灭门案,需要反思了!

被害者中,丈夫刘继杰为长清区文昌街道西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双带”标兵、济南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长清区首届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今年63岁。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最烦那些动辄称呼“家人”的!

最烦那些假惺惺、动辄称呼你为“家人”的。张三李四满地走,谁是你“家人”?!越是低级的骗局,越容易骗人,因为谁都不相信这是骗局。就如狼披上羊皮,只要稍微用心一点就发现漏洞百出,因为羊皮会掉,会起皱,会被风干,还会被其他的狼当菜吃掉。但是一旦那张皮被披上,就会干扰你的视线,扰乱你的心智,让你失去判断力,有时明知道是头狼,也宁愿相信是只羊。不浪费情绪了。提纲契领,一二三地写吧。1、“家人”演变史21世纪以前,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家人”一直指的是家庭成员,是直系亲属之间的称谓。近年也不知道刮的是哪股妖风,这几年我中华大地突然开始批量盛产“家人”:投资是家人,开会是家人,买东西是家人,吃饭是家人,聊天是家人,拉泡屎都是家人,骗钱的更是家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仿佛一夜之间,身边长出一堆面目模糊的“家人”,一个个假惺惺状,像鼻涕虫一样甩而不掉,并且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3、“家人”套路企业界有一种“家人文化”:能够温情脉脉挣钱,为什么要搞得尔虞我诈呢?像家人一样多好!讲真,出发点真的很让人感动。于是就有人去其内核,披上外衣,扯起家人旗号。第一步是达到麻痹对方的目的:聚会喝酒是必须的,怎么肉麻怎么叫,营造一种比家人还亲的气氛;但是光称呼家人太低级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谈情怀、谈梦想、谈正能量、谈项目,这才像一个要干大事、干正事、有前途的好家庭。很多人就这么被麻翻了。你说人都醉了,要从他身上弄点东西,还不是探囊取物?于是收网捕鱼,几十万、上百万,多多益善;几千元、几百元也不嫌弃。大钱小钱全部收割,不同的韭菜方案,总有一款适合你。4、“家人”故事见过最感人的一个“家庭”,完全由陌生人构成,一忽之间,大家你侬我侬,特煞情多。有人自驾旅游,网上众筹路费,家人纷纷解囊,晚一步都不好意思,没钱的借钱都要支持。所谓的共产主义大家庭,也就不过如此了,这叫千金难买我愿意。还有人随便攒个漏洞百出的项目,就能获得“家人”数十或上百万的支持。朋友老古好不容易挣个千八百万,混成个中产,想想他挣这些钱的时候,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商场完全可以不那么残忍的啊!于是这里几万、那里几十万,东方不亮西方亮,全投给了他的“家人”,八匹马都拉不住。老古说,都是“家人”,关键是信任!结局如何大家已经猜到,我就不说了。5、“家人”土壤那么明显的骗局,难道大家都看不出吗?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骗子也喜欢营造家人群体氛围,比如演讲、路演、聚会、喝酒,让个体失去抵抗能力。也有的是看破不说破,反正受害的又不是自己,何苦得罪人呢;另外在狼群里呆得久了,特别渴望回到羊群当中,自己欺骗自己,就真相信了对方万事都是为自己好。推荐文章比顾城更可怕:他从著名诗人,沦为连环凶手!文章发不出来,再贴一段文字:为什么一个熬过低谷期的人会很冷漠?因为没有人知道他曾走过的路有多么的无助和崩溃,也没有人在意这个过程,人们只会淡淡的说一句:他变了。因此,人一旦把世事看透了就会变得冷漠,不是失去了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没有了逢人作戏的兴趣。真正的高手都是无情的,他们之所以无情,是因为他们爱的是这个世界;而很多人看似有情,是因为他们只爱自己。那些跌入过低谷再爬起来的人,都有什么特点?1:对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刻,善于从人性角度思考事情。2:外表越来越安静,内心越来越淡定。3:不再把别人的恭维放在心上,不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脸色。4:不再热爱幻想,凡事都会先做最坏的打算。5:不再轻信别人,不再对他人轻易寄托希望。6:屏蔽各种闲散的事,杜绝各种无效社交。7:永远坚信,只有自己才能帮自己。——摘自《水木然专栏》你生活中也一定遇到过这种人。就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啥事儿都知道,啥事儿都有涉猎,饭局上聚会上是吹牛逼的中心。而且这种人往往“很有思想”。就是你讲一个新闻,他能给你把新闻背后的门道,还有原理给总结出来,非常厉害。但是问题来了。如果你能近距离观察他的生活,会发现他过得并不怎么样,通常是在打工,基层或者有个小职务,薪水一般般,可能还在愁孩子周末的补课费。也就是说,他对这个世界的无数高水平认知,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这就是所谓的“高认知的穷人”。我先说,这种人的高认知,真的水平很高吗?其实很难说,如果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那这种认知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大家要记住,一个人嘴里冒出什么“高认知”,不是多么厉害的事,因为“拥有一个观点”这件事,太廉价了,廉价到不值得我们花时间去跟对方辩论。那什么才是昂贵的,有价值的认知呢?如果有个人持有一个认知,而且,他的行事是按这个认知去做,拿到过结果。或者,他愿意为自己的认知押注真金白银,押对了赢回更多真金白银,输了就两手空空。那这个认知就可能是有价值的。——摘自《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格总在人间)
2023年5月11日
其他

《漫长的季节》背后:从著名诗人沦为连环凶手的阿橹

电视剧《漫长的季节》中有一首著名的诗:《漫长的》。这首诗出自本剧文学编辑班宇的一篇小说,小说的名字也叫《漫长的季节》。打个响指吧,他说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吹个口哨吧,我说你来吹个斜斜的口哨像一块铁然后是一枚针磁极的弧线拂过绿玻璃喝一杯水吧,也看一看河在平静时平静,不平静时我们就错过了一层台阶一小颗眼泪滴在石头上很长时间也不会干涸整个季节将它结成了琥珀块状的流淌,具体的光芒在它身后是些遥远的事物由这首诗,指向一个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细节:王响在翻检王阳抽屉时,镜头给到一本疑似作者叫阿橹的诗人作品集。阿橹是一位真实存在的诗人,黑龙江人,在90年代曾被某杂志评为“中国十大先锋诗人”之一。出人意料的是,诗人阿橹竟成为一名连环杀人案凶手,于1997年被执行枪决。而他更为传奇的一点是,传说台湾歌星娃娃那首著名歌曲《漂洋过海来看你》的主角。这是娃娃在向李宗盛讲述他俩的这段畸恋之后,李宗盛当即创作完成的一首歌。对于这一点,网上也有人说娃娃跟阿橹的事是谣言。娃娃的微博也澄清了好几次,但传言就这样一直传了下去。阿橹在这部剧集的出现是一个暗示,王阳的命运就此与诗歌、爱情和抛尸罪案联系在一起。阿橹罪案的发生与顾城罪案的发生前后不过两年。但阿橹罪案的背后是一个诗人穷困潦倒,从一个极端的侧面反映了诗歌与诗人在那个破碎年代的境遇。只有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才真正懂得当年“打破铁饭碗”这样一句轻而易举的话,带来怎样的历史阵痛以及无数人从灵魂到肉体的破碎与重建。看完整个剧集,再来反观这首诗,就会更加理解,真实作者班宇的一种隐忍。打个响指或者吹个口哨,是故作轻松也好,是无力承受也罢,当命运开启它神秘的齿轮的时候,人们只是尚不知情,但并非没有预感。这就是诗歌的力量。借着《漫长的季节》,我们来扒扒:从著名诗人沦为连环凶手的阿橹编辑自天涯楼主:Lydia_zzq阿橹原名鲁荣福,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宾县,曾在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松花江分行工作。1980年代末因擅自去台湾参加世界华人诗会,当时参会费用5000元,阿橹无力支付,以行长名签字冒领,事发后被单位开除。参会期间,阿橹被选为该诗会最年轻的理事。阿橹被单位开除后,于90年代初漂泊北京。1995年10月7日,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破获了一起杀人弃尸案。租住在兵部洼16号院的阿橹和徐伟光于1995年10月1日上午将东北同乡李威国骗至住处后用电线勒死,然后二人从死者身上搜去5600元,遂将尸体置于铺下,锁门外出,去广州游玩。7日凌晨4时,回到北京的阿橹和徐伟光发现尸体已高度腐烂,便慌忙弃尸灭迹,粉刷房屋,以掩盖罪行。经民警进一步审查,同年发生在长安街电报大楼前地下通道内的“6•14”抛尸案,也系阿橹、徐伟光二人所为。后二人又分别交代出在哈尔滨所犯的两起杀人案。1997年,两人因抢劫和故意杀人,经审判被执行枪决。根据网上一位诗人的回忆文章,阿橹不但是个身高一米八五的帅哥,而且还是天生情种,号称少女杀手,平生对女人攻无不克。当年其在哈尔滨追求一位太阳岛宾馆的女服务员,打电话问女孩想不想见他,然后在夜里无船的情况下,竟头顶衣服游过了松花江去找那女子,把那女的感动得嗷嗷叫。直接就入了洞房。一个少女眼中的帅哥、才子,怎么会是如此残忍的杀人犯呢?而且连杀四条人命!其实很简单,从网上一位诗人回忆文章所说他的追女技巧来看,此人就是行事乖张、性格偏激、风流成性的人。如果那个女孩没有答应他,显然就会报复。他在哈尔滨当地就开始抢劫杀人,并非到北京后才开始,已经说明问题。
2023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