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来人间一趟,一定要看看太阳

刘原 维罗阳光 2023-11-30

陈丹青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暮春三月的1989,阳光温柔得像少女之手,金灿灿的油菜花怒放着招蜂引蝶。山海关,一个瘦削的诗人沿着铁轨踯躅,他在碎石间摊开了一本《圣经》,最后望了一眼苍狗白云,静静卧在铁轨上。远方,一列火车正呼啸而来。

且打住,这不是写电影剧本。华北的三月刚停止供暖,油菜花哪能盛开。让我们收起诗意的幻觉,进入真实的场景:

一个安徽青年从北京坐火车到了山海关,最后一班返程车开走后,他在站台上徘徊了几个小时,然后沿着铁路往郭家营方向走。暮色渐深,一列货车缓慢地开来,他先让在一边,然后从火车的中段钻进去,碾成两截。

就算我们不知道他,也多半会知道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他的名句。这话真好,于是,红尘男女约会时爱用,房地产商做户外广告时也爱用。但是,他的一生都不曾拥有自己的房子。而且,他这首诗,是得知初恋女友远嫁重洋时,在悲恸绝望中写的。

他就是海子。生前落寞潦倒,死后被无数评论家和文青奉为诗坛神话的标杆性诗人。他是20世纪中国诗歌的重要符号之一。

3月24日,是海子的生日。他若还活着,就57岁了。

3月26日,是海子的忌日。他死去,整整32年了。


01


海子出生于1964年3月24日,原名为查海生,海子是他的笔名。

海子15岁就已经考入北大法律系,用现在的话说,海子在当年是妥妥的学霸。但,这个学霸小时候,过得并不快乐。童年在安徽农村,家里四个孩子,海子是大哥,需要照顾三个弟弟。

别的孩子还在快乐玩耍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帮家里做饭,照看三个弟弟和下地干活了。贫穷,是海子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体会。

而1983年分配到大学当教师。19岁就当上大学教师,海子肯定是天才。他来自农村,父母是开豆腐作坊的。

这无疑是鲤鱼跳龙门了。

但这又如何?进城后他屡屡碰壁,第一个女友,据说就是因为家里嫌弃他是穷而拒绝了他。如果海子是个有钱人家的孩子,或许,他的生命不会在冰冷的铁轨上告终。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他得知海子自杀的消息后,大哭一场,自此不写诗。



02


海子毕业后,呆在大学的昌平校区。海子就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度过了余生。

他的狭小房间非常简陋,除了床、桌子、收录机,几乎一无所有。墙上贴着女友的照片和自己的诗稿。偶尔下趟馆子,但因为穷,更多是弄点酒菜和朋友在房间里喝。反正昌平也没啥地方可玩的。

他当时想调回北京城里,但机会哪属于他这样的穷孩子。他只能每天上班时趴在桌子上拼命写诗——就像不务正业用上班时间写小说的刘慈欣那样,然后用工资的一半把诗稿打印出来投递出去,希望得到报刊的青睐,希望得到世道的承认。

海子死后6年,刚毕业的我过上了与他类似的生活:省城就在100多公里之外,貌似不远,实则天堑。我在乡下水电站望省城,和海子在昌平望北京是一样的:

都市的繁华并不远,但不属于你。

每一个从小地方出来的孩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到城市去。

我能听到海子心碎的声音。因为,我也曾心碎过。在那些年代,跳槽是非常艰辛、非常不易的事。遍体鳞伤的我是逃出来了,海子却没能逃出。

也许,那些贫瘠的山河,那些黯淡的星光,就是你的一生,就是你的宿命。


03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爱。诗人的心里,爱意是尤其暴烈而舍命的。没有疾风骤雨的、出生入死的爱意,写不出刻骨的、在血光中锻打的字句。

但海子的爱,给他的却是一记记勾拳。

海子一生爱过四个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特别是他初恋的女孩子,更与他的全部生命有关。

然而海子却为她们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诗篇。

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
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其中的一个是外语系的学生,但女孩毕业后去了深圳,随后远嫁海外,后来婚姻不如意时又与他恢复联系,但当他萌生梦想时,又冰冷地拒绝了他。这是他的初恋。

他还爱过一个姐姐。这个同为诗人的姐姐比他大很多,已有家庭,据说温情而理智地拒绝了他,又据说冷漠地粗暴地羞辱了他,不知道哪个版本是真的。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终于,海子还是被姐姐的粉拳重创。据他的好友回忆:“他撒着酒疯追去,结果被赶了出来。”

传言海子生命中最后一个恋人,是一位已有家室的同校教师。她陪伴过海子此生的最后时光,但是,她还是没能拦住海子走向铁轨。



04


海子诞于3月24日,殇于3月26日。

左边是他的生,是脐带和啼哭;右边是他的死,是铁轨与灰烬。每年的生日,都仿佛望见一个贫穷的青年走过麦田,走向比远方更远的荒原。

海子是白羊座。这是一个最狂热、最极端、最追求完美的星座。白羊爱一个人,会写在每个毛孔里,白羊憎一个人,也会写在每个毛孔里。但白羊并不剑拔弩张,他们的面相往往是温和善良的,但骨子里暴烈、顽强、拒绝妥协。

所以,海子悲悯、善良,但同时他也会把自己的身躯放到铁轨上。

有人曾分析过海子之死的原因。除了星座的属性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是诗人的属性。诗人必须敏感,能从恋人的眼神里感知春秋;诗人必须绝望,在无边的黑暗里锻打自己的荒凉。

所以诗人的自杀率是很高的。写诗必须构筑一个孤独的、如同神谕的精神宫殿,很容易走火入魔。

是个诗人,都会有颗想死的心。但是,与这多舛的尘世肉搏抗争,比卧轨更有意义。


05


除了爱情,海子的自戕,还与他的诗坛际遇有关。

海子生前,作品被一些圈内人贬得一文不值。他曾去成都旅行,与一名诗人有相见恨晚之感,结果回到北京后,那诗人在民间诗刊上刻薄地说:“从北方来了一个痛苦的诗人,从挎包里掏出上万行诗稿……人类只有一个但丁就够了……此人现在是我的朋友,将来会是我的敌人。”

海子是边缘化的,是经常被鞭挞的。

80年代是一个一言难尽的时代。他们时常说:“那是凭一首诗就能把女孩哄上床的年代。”

但且慢,80年代没那么美好,女孩可能会跟你上床,却未必会嫁给你。海子的遭遇说明了一切。一个才华横溢的浪人,也只是妹子眼中的达达马蹄,是过客,不是归人。

当然海子也没想做一个归人。他是不肯结婚的。



06


1989年3月26日,海子带着几本书,跑到山海关卧轨自杀身亡。

这一年,他年仅25岁,就给自己年轻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他在遗书中写道:“我叫查海生,我是政法大学的教师,我的死和任何人无关。”

他放下了对世人的一切仇恨和怨怼,选择一身轻松的离去。

据他的室友回忆,在海子自杀的前一天半夜凌晨时分,他曾半夜惊醒,异常痛苦的嚎叫半晌。

第二天,他就永远的消失在室友面前,永远和这个世界划清了界限。

那一天,他早早的起床,将自己的众多诗稿整理好后,拿着4本书,离开了宿舍。

在春天来临时,在充满希望的季节,他平静的躺在了列车轨道上,听着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和列车声,和世界做了最后的告别。

他的身体破碎不堪的散落在铁轨上,能找到的被送去火化,没找到的则永远消失在风中,静静的听着世界的声音。

家人接到消息,迅速赶到北京,只拿到了他的骨灰。

老母亲痛苦异常,后半生一直靠读海子的诗歌来表达思念。

在离世前不久,他刚刚写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很多人对这首诗歌大加赞扬,觉得这首诗歌充满了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但细细研究而来,这首诗歌却是海子对死亡的一种向往。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所说的房子,是他的坟墓,他早已为自己想好了最佳埋葬地。


后来,有很多人研究说,海子其实是一个有自杀情节的人,这在他的很多诗歌中都可以看出来。

他在《春天,十个海子》中说:

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这时,海子的脑海中就已经有了死亡的轮廓,已经开始沉溺绝望无法自拔。

据传,在生前,他曾多次和友人探讨过死亡的方式,讨论的主题一直是:什么才是最干净、最便当的死亡方式?

当时,他们就聊到了卧轨自杀,谁料,海子恰恰选择了这种方式。

海子选择了山海关作为终点,有学者认为这是他对自己的精神献祭,因为这里是古代长城的起点。

世界如此丑陋、寂寞、孤独、无望,他只能选择默默离开。

离去时,他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对诗意人生的向往,张开双臂,飞向了远方。

年轻诗人海子已亡逝,他的世界也永不再有“春暖花开”。

尘世的幸福也再与海子无关,所有的春暖花开,他全部留给了世人,他自己则踏着血色的天梯,走向了他心目中的“房子”。

对海子来说,那里没有伤害,没有歧视,没有困窘,也没有惆怅。

但当时的海子,尚无后世的盛名。一些朋友张罗了寒碜的追思会,但是,一粒微茫火星的泯灭,又有几个人会关心。随后的巨大喧嚣,让海子的血被迅速淡忘,没有人注意到蝼蚁的存亡。

多年以后,海子却还魂了。在德令哈,办起了诗歌节和纪念馆;在海子故乡,他的墓地成了文青膜拜的圣地。但没有几个人能读懂海子的孤愤和寒凉。

海子去世两年后,他的师弟、毕业于1989年的诗人戈麦,身缚石块自沉于北京万泉河。戈麦曾说:

诗歌应当是语言的利斧,它能剖开心灵的冰河。



07


写诗的人貌似也近乎绝迹了。但在民间,地下诗人们依然没有停笔,只是,我们看得到他们的诗吗?

80年代流行北岛舒婷席慕蓉,90年代流行汪国真,而近年的余秀华,她的诗谈不上流行,只能属于话题的范畴。

现今的时代,似乎已经不需要诗歌。从前激愤的诗人,或销声匿迹,或转战商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许多诗人都有商业头脑,一点都不迂腐。俞敏洪成功了,沈浩波也成功了,若是去问马云,他年轻时没准也写过诗。

究其原因,诗歌归根结蒂是一种对人性的洞察。悟透这点,也就悟透了商业的本质。同时,诗歌的主题、意象、转折,甚至字句的剪裁和精加工,和你做一个SWOT的PPT在原理上是相通的,且难度还要高得多。所以,诗人不蠢。当他们粪土名利时,可能是潦倒的,但他们进入商业时,比多数人机灵得多。

最贫穷时,是在一个冬天,海子走在街上,浑身冰冷,饥饿难耐。他走进一个饭馆,找到老板询问:“您给我一杯酒暖暖身体,我给您念一首诗,可以吗?”

老板用施舍的眼神看他一眼,对服务员说:“给他一杯酒,让他赶紧走。”

坊间一直把这个当成笑柄来取笑海子,殊不知,这是海子一生无法抹去的疼痛。

一颗诗意的心总会被世俗击碎。



08


诗是什么?诗歌有意义么?

从前,当大地寂静,残阳西坠,诗歌是我们前途的星光,是暗夜的咒语。但如今,物欲和邪念战胜了一切,人们淡忘了诗歌,人们不再需要诗歌。

海子死去。那些正直的 脊梁 死去。

一位与他同乡、同为前诗人、同为前狱友的兄长得知他的死讯后,对我感慨地说:人,在这世间奔波劳碌一生,究竟图个啥呢。

海子死于25岁,挺好的。那枚沧桑的怀表,停摆于80年代最后的霞光中,不必浸入后世的复杂。

这漫长的岁月,他会更受不了的。他心中的姐姐都死了,他心中的众神都死了,千年的月光打在崩塌的宫殿上,大地上只剩不知廉耻的我们在敷衍地傻笑。

1989,一个叫海子的人决定去死。

2023,无数叫蝼蚁的我们决定不去死。我们走过大地,走过河流,仰望着天空,站在即将被征收的荒原,露出了明哲保身的笑容。海子,我们都知道你曾经有多凄凉,我们也知道天上的你晓得我们活在尘世里有多凄凉。彼此珍重。

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将越来越清楚地看到,1989年3月26日黄昏,我们失去了一位多么珍贵的朋友。失去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

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只生活了25年,他的文学创作大概只持续了7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他像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

海子一定看到和听到了许多我们不曾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而正是这些我们不曾看到和听到的东西,使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先驱之一。

一篇雄文,看懂中国高考

那是一个存在于夹缝中的短暂时代,却是一个回不去的“黄金时代”。它作为一块文化高地,孕育了很多当下的文化基因,现在文化界的各种现象,很多都可以在那时找到苗头。

为此,维罗阳光携手先知书店特别推荐“回望八十年代”三书(含独家),包括:马国川《我与八十年代》、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柳红《八O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这三本书构成一个整体,从思想、经济、文化艺术等不同方面出发,共同为我们描绘了那个时代:

◎ 一场宏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八十年代最大的意义就是思想解放,为了补上错过的几十年,人们拼命吸收国外的各种知识,急于创造自己的风格,于是,文学、艺术流派一时如满天星斗,让人目不暇接。


美学热、国学热、新启蒙、伤痕文学、报告文学、人道主义等等,纷纷兴起。像雨后的野草,不顾一切地疯长,元气淋漓。艺术方面,星星画展、各种摇滚也此起彼伏。

这套书涉及的八十年代人物,包括阿城、陈丹青、王元化、李泽厚、韩少功、北岛、刘再复、崔健、田壮壮等,涉及文学、音乐、美术、电影等领域,通过这些时代的弄潮儿,全面展现了当时文化界的风貌。

◎ 历史潮流中的八十年代

在历史上,八十年代是否是独一无二?


书中聚焦于八十年代,但又不局限于八十年代。涉及的人物都是各领域的大家,有改革开放付出心力和探索的三代经济学人,还有如哲学界的汤一介、文学界的阿城、美术界的栗宪庭等文化艺术界的引领者,他们思维开阔,言谈所至,常将八十年代放在历史的坐标上,将视角不断拉远拉进,让我们更能看清八十年代的意义。

八十年代如此酣畅淋漓,它的辉煌是否能继续?它的历史地位到底怎样?

有人将它与美国的嬉皮士比较,八十年代的反叛精神确实有些相似,奋发向上的精神却决不相同。也有人往前追溯,将八十年代的思想启蒙与更早的五四运动放在一起,衡量其对历史的影响。

通过这三本书,不仅可以了解历史,重温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也可以了解现实,思考我们这个时代的出路。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回望八十年代”三书(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传灯者”四书)




他,以难得的清晰逻辑,为我们守护着最基本的底线
共情的力量丨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他用相机,定格了中国脊梁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